6月29日,紫金礦業發布公告,擬出資約18億元收購湖南厚道礦業有限公司71.1391%股權,該公司100%持有湖南道縣湘源鋰多金屬礦,擁有氧化鋰資源87萬噸,折合當量碳酸鋰資源216萬噸,伴生銣、銫、鎢、錫等多種金屬,其中氧化銣49萬噸、氧化銫8000噸。
本宗項目的收購是紫金礦業全速進軍新能源領域,先后完成阿根廷3Q鹽湖鋰礦、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等系列并購,首次在國內硬巖鋰資源方面實現的新突破。交易完成后,紫金礦業控制的“兩湖一礦”碳酸鋰當量資源量將超過1000萬噸,遠景規劃年產能將突破15萬噸碳酸鋰當量,均將進入全球前10、國內前3的水平,對奠定公司在鋰行業地位具有重大意義。
湘源鋰多金屬礦地處湘粵桂交界,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根據地質專業人員現場勘測,該礦具有斑巖礦化特征,以云英巖化為主,近于全巖礦化,礦石量約3億噸,礦體形態為單一巨厚的柱狀體,埋藏淺、可露采。深部和外圍礦化異常顯著,目前礦床控制程度不夠,還需進行補充勘探,礦山有較大的增儲前景。
湘源鋰多金屬礦為國內稀缺的大規模、低品位硬巖鋰多金屬礦,目前持有30萬噸/年采選證照,具備加快開發建設的條件。紫金礦業在低品位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及大規模工程化開發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根據現場技術團隊研究,擬將礦山低品位資源一并納入利用,使礦山采選規模盡快突破1,000萬噸/年,達產后年產鋰云母含碳酸鋰當量6-7萬噸,并副產銣、鎢、錫等有價金屬。
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理念高漲,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鋰礦成為稀缺資源并被譽為“白色石油”;同時,銫、銣主要應用在催化劑、光電器件領域,有分析師認為,銫、銣在科技領域新的需求點正處在裂變前夕,預期成為5G 時代不可或缺的稀有小金屬。為加快推進項目資源優勢向社會經濟效益優勢轉化,紫金礦業將同時與持有厚道礦業剩余28.8609%股權的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簽署協議,由雙方約定在原厚道礦業基礎上組建礦山開發公司,并合資組建新的鋰冶煉公司,屆時紫金礦業將最終持有礦山66%權益、冶煉34%權益,并主導礦山開發建設及運營。
根據紫金投資團隊透露,本宗收購從研究到落地時間不足一個月,充分體現了紫金快速精準的決策能力和進軍新能源產業的決心。本次收購單位資源量估值約1000元/噸,類比近期國際鋰資源并購案例,處于中低價位。項目預期投資回報較好,初步估算建設總投資為37億元,其中建設投資為35億元,基建期2年,生產期18年,按碳酸鋰價格10萬元/噸計算,有望5年后實現投資回收。(紫金)